天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九游会登陆

九游会登陆的文化  /  enterprise culture
> 九游会登陆-九游会ag> 九游会登陆-九游会ag > 九游会登陆的文化 > 天食正能量 > >
扎根一线的粮食保管专家 ——追记利达粮食储运有限公司经理 赵连印
来源: 天津食品集团

 
扎根一线的粮食保管专家
——追记食品集团优秀共产党员
天津利达粮食储运有限公司经理  赵连印
 
       编者按:赵连印,1962年出生,1983年参加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天津利达粮食储运有限公司经理。自参加工作以来,他30多年如一日,始终扎根粮油仓储保管工作第一线,成为全国粮食系统屈指可数的保管专家和本市粮食仓储行业的领军人物,为确保天津区域储备粮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2016年6月14日13时30分,赵连印在天津利达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北库食用油出入库作业现场巡视期间,被油罐车撞伤,造成脑出血、双下肢骨折,被紧急送往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救治。虽经全力抢救,但因伤情严重,于6月24日5时去世,终年54岁。赵连印同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国家粮食事业,生动诠释了当代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采,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值得广大党员学习的身边好榜样。
 
        这是赵连印最后一次巡视工作现场。
        2016年6月14日13时30分,正在食用油出入库作业现场巡视的天津利达粮食储运有限公司经理赵连印,被突然调头转弯的油罐车撞倒,造成脑出血,因伤情严重,经全力抢救无效,生命之树永远定格在了第54圈年轮。
        33年的职业生涯,从一名普通大学生到全国粮食系统屈指可数的保管专家和天津粮食仓储行业的领军人物,从一名农家子弟到党员领导干部,赵连印把生命和忠诚奉献给了党的粮食事业,为区域储备粮安全和粮食市场供应稳定做出了斐然成绩和突出贡献,为天下粮仓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心不离粮,身不离仓

 
        1983年,从郑州粮食学院储藏保管系本科毕业的赵连印,被分配到普济道国家粮食储备库,当上了一名普普通通的粮情员。粮库里老一辈粮食人“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爱粮精神和言传身教深深地感染着他,从那时起,他便与粮食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30多年,赵连印虽然一步步成长为储运科副科长、普济道粮库副主任、杨庄子粮库副主任、普济道粮库主任、静海粮库主任、利达储运公司副经理、经理,但无论职位有多高,他始终不离热爱的粮食保管工作,甚至几次放弃到机关工作的机会。
        早来晚走、加班加点,早已是家常便饭。赵连印家住市区,开车到单位需要一个半小时,可他常年坚持每天提前半个小时到单位。赶上雨雪天气,凌晨5点多就从家里出发。他开的夏利车不到两年时间,跑了5万多公里,轮胎换了两茬。下班后,经常是带着技术骨干做实验、写论文,只要库区内还有未完成的工作,他都一直陪到最后。特别是有粮情的时候,连续几天几夜住在单位,现场指导处理粮情。即便下班回家,他也牵挂着储备粮的安全,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手机放在枕边,24小时待机。暴风骤雨、风雪交加时,他总是第一个赶到单位。
       “赵总几乎没休过一个节假日,有事没事也得来一趟,我劝他:‘周末也没有紧急任务,您还不在家多陪陪家人。’他说:‘库里这么多粮食,不过来看看不放心。’”利达储运公司党办室副主任郭孝行眼含泪光地回忆。
        粮库的同志们算了一笔账,以赵连印的工作效率和时间合计,他每年所完成的工作量几乎达到正常情况下的两倍。
        作为公司主要领导,他很少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作指示、提要求,而是天天穿着工作服泡在现场,和职工们一起接粮、查库、测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天不进  仓房看看,就觉得心里不踏实。”
        每年伏天,粮食和粮库职工们都要经受一场严峻的高温“烤”验。在气温接近40摄氏度,地表温度高达60摄氏度的高温条件下,为了及时掌握粮情变化,赵连印都是第一个进入粮仓查粮情、测粮温。每测量完一个仓,身上的工作服都能拧出水来。就是这样,爬上爬下十几个粮仓,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同志们心疼地说:“赵总,这是我们的工作,您指挥一下就可以了。”他说:“我是你们中的一份子,我多进一个仓,你们就少流一身汗。掌握粮情变化的第一手数据,及时做出处置,确保粮食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保管员高洪海:“赵总跟职工们在一块时,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领导,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抢卸大米时,跟我们一起扛米包;清理环境时,跟我们一起拔草、扫院子。防汛时,跟我们一起值班、排水、巡视······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有他在,我们就有了主心骨。与他并肩作战,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
 
       瞄准全国一流
 
       作为企业带头人,赵连印思考的是,把自己的粮库建设成保障本市区域储备粮安全和粮食市场供应稳定的坚强盾牌。为此,他暗暗定下了“打造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一流示范库,争当全国粮食仓储行业排头兵”的奋斗目标。
       为创一流,他带头好学不辍
       赵连印从不满足于自己粮食专业科班出身,平时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充实自己、更新知识。
       同志们都知道赵连印有两大爱好:一个是看书,一个是做实验。
       “赵总的专业水平在行业内已经屈指可数了,但还坚持不断学习。他订阅了很多种粮食专业书籍和报刊,每天中午别人休息的时候,他都在办公室里看书。”利达储运公司团委书记董志良。
       “在普济道粮库时,赵总就是我的老领导,那时他担任储运科副科长。下班后,大家都在一起聊天,可从来看不见他,每天一下班,他就扎进实验室里做实验,经常做到很晚才回家。”郭孝行说。
        赵连印几十年好学不辍,终于使自己成为远近闻名的储粮专家。他被市国资委认定为天津国资系统工程技术领域授衔专家,先后被聘任为天津市粮食局仓储专业技术培训中心兼职教师和天津市粮食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兼职教师,多次承担全市初、中、高级保管员培训授课任务,为全市粮油系统科研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创一流,他潜心钻研储粮技术
        赵连印常说:“集团建库投入这么大,储粮设施都是全国一流的,我们在储粮技术上也要与时俱进。”
        多年来,他全身心扑在科学保粮、绿色储粮技术科研创新上,“五加二、白加黑”地在一线摸爬滚打,一次次采集、实验、对比、总结,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攻破了一座又一座堡垒,结出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果实。
        针对国内首创高达27米的3层楼房仓,储藏技术无标准、无经验、无数据资料可借鉴的难题,他带领团队经过历时9个多月的课题攻关,研究制定出我国第一部《楼房仓储粮工艺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大型散存楼房仓控温储粮试验研究》和《大型散存楼房仓粮食储存及出入仓工艺研究》,通过中国粮油学会的科技成果鉴定。
        结合天津地区气候、湿度等特点,他总结出的“冬通风、春密闭、夏隔热、秋防治”楼房仓控温储粮管理模式,使楼房仓储粮常年保持低温状态,有效抑制了储粮的呼吸强度和虫霉生命活动,延缓了粮食品质劣变,达到了长储常新的效果。
        他组织的《生物杀虫剂研制及其防治储粮害虫试验》,不仅研究出采用苏云金杆菌做生物杀虫剂的药剂制备方法,同时将生物杀虫剂用于储粮环境的储藏物害虫防治,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和环境污染。他主持的《含水量16%以上大米的双低储藏》试验项目,解决了高水分大米安全度夏难题等等。他还在全国和本市粮食系统刊物上发表论文22篇,3项科         研成果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连印走了,他把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党的粮食事业,给粮食仓储行业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利达储运公司党委书记姜志国。
       为创一流,他高标准锤炼队伍
       赵连印非常注重保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经常亲自主持举办培训班,自己备课、自己做课件、自己上讲台,从没有专家和领导的架子,为一线保管员授课达百余次,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心得印发给大家。年轻保管员端着书到他办公室请教时,他也从不厌烦,耐心讲解。保管员参加全国或本市技术比武大赛,他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亲自辅导。在他培养下,利达储运公司涌现出一大批技术骨干和业务能手,9人走上了库科级技术管理岗位,3人获得全国业务技术能手称号。
       针对退伍军人和党员人数双过半的特点,赵连印在库内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保管员报告工作“一口清”,门卫值勤站岗巡逻达到准军人姿态和标准,库内职工行走两人成伍、三人成列,物品摆放按照“6s”标准执行,把党员队伍和职工队伍打造成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两支铁军。半军事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得到了国家粮食局和市国资两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并在市国资系统宣传推广。
       建成全国粮食现代物流示范库
       经过几年的努力,赵连印带领干部职工,把利达粮食现代物流中心打造成为华北地区集约化、现代化程度最高、流转能力最大的粮食现代物流基地,服务京津冀粮食主销区流入通道的重要流转节点和“北粮南运、南粮北调”的周转平台,确保国家和地方两级储备粮安全的坚固盾牌,被授予“全国粮食现代物流建设示范单位”等称号。他个人也先后被授予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劳动模范、国资系统党员先锋、国资系统粮食储藏专家等荣誉称号。
 
       舍小家顾大局
 
        赵连印把粮库的事看的比什么都重,而自己家的事却从来都不当回事。
        2011年,他爱人患病住院,住院手续都是他爱人自己跑来跑去办理的。而此时的赵连印,仍然坚守在夏粮接卸一线。直到爱人做手术那天,在同志们反复劝说下,他才勉强休息了一天。
        粮食企业有一个传统,每年除夕夜都要安排专人护厂值班,预防火灾事故,确保粮食安全。赵连印参加工作33年,连续27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过春节。每年除夕夜阖家团圆的时候,他都亲自带队值班。今年27岁的儿子,自出生那一年起就没有和爸爸一起共度过大年三十。儿子小的时候问他:“爸爸,什么时候咱家一起过个团圆年,吃一顿年夜饭?”赵连印说:“等我退休了再陪你过年吧!”每每望着孩子期盼的眼神,赵连印感受到的是愧疚,但心里想着的还是粮库的安全。
 
       作风实纪律严

 
        “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才显共产党人的本色”。这是赵连印在“两学一做”学习研讨中谈出的心得体会。
       大家公认:赵连印是个作风朴素、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好干部。
       赵连印从小在山区长大,父母去世都早,十几岁就自己外出上学,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品质,养成了他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事故之后,勘查事故现场的交警注意到了赵连印掉落的一只鞋。这只鞋已经严重褪色,而且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当得知赵连印是企业的经理时,交警们感到非常诧异,“单位一把手竟然穿这样的鞋,现在还有这样的党员干部!”
       “连印在单位用的饭盒还是八九十年代的铝饭盒,我劝过他很多次,用铝饭盒吃饭对身体不好,别再用了。他却说,饭盒也没坏,扔了太可惜。直到最后一天,他也没有换。”利达储运公司党委副书记方维锁。
       工作中,他时刻紧绷廉政这根弦。“去年接粮时,粮农送给赵总两盒茶叶,他当场婉言拒收了。后来,粮农通过别人把茶叶转交给他。他收到后,直接让人送到办公室登记,作为接待用茶。”静海粮库副主任季学庭。
 
       情牵职工冷暖
 
       赵连印是从基层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与一线职工们有着深厚的情感。他时刻心系职工,贴近职工,始终把职工冷暖放在心头,把职工的事当作最大的事去办。
       为了降低一线职工劳动强度,他自行研究设计并联系厂家特制的小型出仓机和移动式流粮管用于楼房仓二、三楼仓房接卸,出仓效率提升125%,8000吨的仓房出粮时间较过去节省4天,大大降低了职工们的户外工作强度。
       为了给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主持改造了全部仓房的外跨楼梯,安装了仓内护栏,确保了保管员安全生产。改造了职工浴池,让职工们都能在辛苦的工作之后洗上热水澡。购置安装了净水设备,解决了职工们长期喝不上达标水的问题。
       他坚持每年为职工办十件实事,职工收入增长持续向一线倾斜,人均年收入突破8万元;为在岗职工购置生日蛋糕;组织健康体检;举办青年素质拓展训练、职工运动会、观影观展等业余文化活动;与困难职工结对帮扶,每逢节假日亲自入户走访慰问;对特困职工发放困难补助等等,一件件平凡而又贴心的好事实事像春风温暖着职工的心,使职工利益得到了充分实现和保障,职工的幸福指数持续提升。职工们感动地说:“赵总是从工人堆里走出来的领导干部,现在虽居高位,但他心里有我们,工作都做到我们心坎上。跟着这样的领导干,再苦再累也值了”。
       赵连印走了。在最后时刻,他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走完了自己的光荣人生。
围在他身边的干部职工们无不泣泪成声,他们仿佛看到,赵连印又一次在现场指挥——他的生命在粮食保管岗位上永恒。


网站地图